178.冠冕-《孙小鹤的探灵日记》
第(3/3)页
之所以认定他是秦始皇,是因为干我们这一行的,必须对古代的一些文化有所了解,这样在遇见一些其他问题的时候,才会能够给出客户一个非常合理,同时又让他们满意的答案。
秦始皇规定的大礼服是上衣下裳同为黑色祭服并规定衣色以黑为最上(周人的图腾是火,因秦始皇十分迷信阴阳五行之说,所以认为是秦的水灭掉了周的火。而黑色主水,固尚黑),又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绿袍一般庶人着白袍。
当然了,秦朝和近代这些帝王不同,那个时候的皇帝身上是不纹龙的。
所以判定面前的这个男人是始皇塑像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的头顶上带着那种琉璃制式的珠帘冠冕。
古代皇帝头上戴着就叫冠,这冠上要加冕。
冕的上面有块长方体的曲线形板,叫廷,在廷的前后挂着一串串玉石珠子,就叫做旒。所以古代皇帝冠帽上挂的不是“珠帘”,学名叫玉旒。
对于挂的玉旒,也有严格的规定,天子挂12串,而诸侯只能挂10串。在冠冕正对耳朵的位置,还有两块名为“黈纩”的玉。这玉不是用来装饰的,它是用来拍耳朵的,于是有名为“充耳”。
这些规定也是从秦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明朝。
在周朝的时候,虽然也有礼法,但是尊崇的人毕竟是少数,到了秦始皇那里才得到了真正的统一和规范。
从风水和天道的角度来讲,玉旒遮掩、视而不见;黈纩塞耳,充耳不闻。古代皇帝带着冠冕,这其中可是包含了政治哲学。
十二串玉旒,十二是极数,代表君主的最高地位,玉旒遮面,提醒君主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免政治流于严酷;黈纩塞耳,是指君主不可听信谗言,对于溜须拍马屁要“充耳不闻”。这一顶冠冕,表现出古代君主“见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而放小过,无求备一人,”的为君哲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