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她是今年京城师大中文专业毕业的,刚分配到《北方文学》,在大学里就看过夏颜的作品,特别喜欢,没想到今天能来作者家,开心坏了。 夏颜给二位倒了煮好的普洱茶,然后开始看王卫红带来的出版合同。 合同中规中矩,她看着是没问题,就签了。 王卫红顺利完成任务,心情大好,说: “石颜,你为什么没有继续再写了?” “我后面因为生孩子,休了产假,要带孩子很忙,还要上学,就中止了写作 夏颜灵机一动,想到了这个借口。 她当时投稿,是在桃源县的时候,那时刚穿过来,没有钱,没有资本,只能靠这个赚钱花。 现在她的经济问题已经解决,自然不想再靠剽窃别人的作品赚钱了。 “原来如此,真是遗憾,大家都很喜欢你的作品,尤其是年轻人,你的作品,真是鼓励了一代人 王卫红感慨地道。 夏颜汗颜。 不过,如果真的能激励到年轻人,也算是她此举无心插柳了吧。 “石颜,您以后还会再继续创作吗?” 女编辑终于问出口。 “这要看我的灵感了。如果没有灵感,我就不会轻易动笔 夏颜摆出一副对文学很慎重的姿势。 现在作家都是这个派头,把“灵感”二字捧到了“膜拜”位置。 灵感二字,虚无缥缈,而且全凭当事人一张嘴,她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 夏颜这么说,王卫红和女编辑也不好说什么,只好说,希望以后夏颜有作品,能第个优先考虑发给他们。 他们随时欢迎夏颜投稿,稿筹从优。 等送走二位编辑,夏颜仔细看了下自己签的合同,发现里面出版的稿酬竟然有五千元之巨。 难怪现在好多年轻人把当作家也视为一条出路,疯狂迷恋写作。 因为如果像她这样成名成家,出版一本书,赚到的就是一套房子的钱。 夏颜想到那些为了能写出好稿件,一年到头写了几麻袋稿纸的创作者,不由再次汗颜。 于是,她决定,等稿费到手,她会把这笔稿费采买一大批书,捐给桃源县的图书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