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赠杏花娘-《红楼之庶子风流》
            
            
            
                
    第(3/3)页
    “果真?”
    贾琮进逼一句,问道。
    没等心生不妙的东道主曹子昂打圆场,乌广元已经黑下脸来,咬牙道:“既然清臣敢写,我还怕读?”
    贾琮再不多言,提笔急书。
    将之前所作,一字不差的又誊抄了遍。
    一旁的杏花娘,又看一回后,再度泪流不止。
    也终于不再往前方主座方向看一眼,只是痴痴的看着那首《赠杏花娘》的词……
    这让全场人的注意,都集中在了贾琮笔下的纸笺上。
    唯有曹子昂,隐隐感觉到了不妙……
    ……
    芙蓉园,紫云楼。
    与杏花亭内的诸多进士们所幻想的不同,此处并非姹紫嫣红。
    其实倒与杏花亭没多大区别,一样都是群头戴璞巾,身着白色儒衫的“书生们”。
    而且紫云楼中,竟然也有一条鹅卵石铺就的曲水小溪。
    连布局,都与杏花亭没多大分别。
    不过,紫云楼里的气氛,要比杏花亭那边好太多。
    满是银铃般的欢声笑语。
    众“儒生”们根本没打开纸墨笔砚,反而一起“围攻”着主座下首第一位座上的“书生”。
    “羽瑶兄,良辰吉日将近,日后再见面,咱们怕不能以兄弟相称了……”
    “是极是极,到时,我们该敬称一声状元夫人喽!”
    “咯咯咯!”
    一连串的笑声响起后,被围攻的“书生”俏脸通红。
    她虽生的柔弱,看起来娇弱怜人,性子却不是逆来顺受的,她撅起红嘟嘟的嘴,眼睛转了转后,“祸水东引”道:“周月彤,白燕婉,你们别冤枉好人,和我什么相干?
    都是外面人乱传的……
    分明是静淑兄的好事将近,宋家姐夫才是静淑兄慧眼亲点哩!”
    众人闻言,目光再看向坐于中间的那位书生,取笑道:“是了,我们还忘了静淑兄才是我辈第一人呢。
    听闻那宋家姐夫,真真好性子。
    但凡与他交往过的人,再没人说他一句不是。
    都说是君子陶陶,如沐春风……”
    “嗯?叫我作甚?”
    一个正低头摆弄着什么玩意儿的“书生”忽地抬起头,问道。
    众人大笑,白燕婉无语道:“陶陶兄,我们是在说君子陶陶,没叫你这个陶陶。”
    被称为陶陶的书生闻言撇撇嘴,道:“莫非又在夸那曹子昂?我跟你们说你们偏不信,那个曹子昂可不是好人,他读书的银子都是靠骗青楼妓女得来的……”
    “陶陶!”
    众人面色一变,就听主座上一直含笑倚坐的书生抬起头来,清喝了声。
    她声音不似其她人那般娇柔轻灵,而是微微带有一些沙沙的感觉。
    娇媚的脸上,一双修长的眼眸,格外有神。
    此人便是琼林社的会首,芙蓉公子。
    当今太后娘家唯一的后人……
    她发话后,陶陶虽不乐意,但还是闭上了口。
    倒不是畏惧芙蓉公子的出身,论起来,陶陶也是正经的宗室贵女,金枝玉叶。
    只是芙蓉公子素来行事大气,极有风采,朝野之间均是赞声。
    所以年轻一辈多伏于她。
    芙蓉公子正准备安慰面色难看的“羽瑶兄”两句,却听得门外戴着尖帽做书童打扮的侍女捧着一纸卷进来,禀道:
    “公子,第一艘木船已经进来,送上了行卷!”
    众人闻言登时纷纷精神一震,目光灼灼的盯向侍女手中的行卷。
    作为大家闺秀,素来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能有这样的机会着实难得,怎能不珍重?
    芙蓉公子却是不疾不徐,先用眼神安慰了下那位“羽瑶兄”,又对陶陶道:“口无遮拦,就由你当个宣读相公吧。”
    陶陶嘟了嘟嘴,先对那位“羽瑶兄”道了歉,然后在众人善意的嘲笑声中接过行卷,打开一看,眼睛却登时亮了起来……
    ……
    与此同时,杏花亭内,贾琮也再度收笔。
    将纸笺卷成卷,放入第二艘木船内,放置于内河道中,缓缓的流向了乌广元。
    ……
    PS:大章!
    
    第(3/3)页